欢迎访问第32届中国(温州)国际工业博览会官网! 2025年3月7-9日 温州国际会展中心 展会已结束

首页 / 媒体 /

行业新闻

订单排到年底,“越南制造”崛起,对中国影响几何?

追赶了几十年,越南终于跑到了中国前面?


2022年一季度,越南GDP实现921.75亿美元,同比增长5.03%,高于同期中国(4.8%)、新加坡(3.4%)经济增速。


比经济增速更震撼的是进出口贸易。一季度越南货物进出口总额达1763.5亿美元,同比增长14.3%。其中出口885.8亿美元,同比增长12.9%。


越南一季度贸易额,相当于同期中国的12%、广东的61%、江苏的90%。


其中,越南3月出口同比增长14.8%,达340.6亿美元,远远超过同期深圳(189亿美元)。


20年间,越南进出口规模增长了17倍。伴随全球产业转移,越南外贸还在提速,一切只是开始。


01订单排到年底

越南,已然崛起成为“世界工厂”。


三星超50%的手机出口以及1/3的电子产品出货量,都由越南生产。


耐克超50%的鞋类产品以及30%的服装产品,都在越南工厂完成。


美国市场中有1/3的鞋类制品以及1/5服装,都在越南加工制造。


不靠出口原材料发家,越南最能打的就是加工制造业。


从2002年的364.5亿美元,到2021年的6685.4亿美元,20年间越南进出口额增长了17倍,贸易规模位于全球第20位。


在越南身前的19个国家中,只有中国、墨西哥、印度、俄罗斯是典型的发展中国家。墨西哥、俄罗斯不以加工制造业见长,紧随中印,越南在某种程度具备了“世界工厂”的雏形。


一季度,越南有5种商品出口额超过50亿美元,分别是手机及零件、电脑电子、机械设备、纺织服装、鞋类,合计占外贸进出口的60%。其中手机/零件与电脑电子产品出口额最大,分别为149亿美元、132亿美元。


这些印有“Made in Vietnam”(越南制造)标识的产品,大部分流向美欧中韩世界市场。


微信图片_20220511154420.png

从一穷二白到制造业大国,越南加工贸易为何这么能打?


一个重要原因是擅用外资。在越南一季度货物出口总额885.8亿美元中,外商直接投资的部门达653.1亿美元,占比高达73.7%,长期以来这一比例都在70%上下。


外部产业资本涌入,让越南加工贸易实现了从0到1的历史跨越。


2008年金融危机从东南亚席卷全球,全球产业资本重新洗牌。由于对世界市场融入度不高,越南幸运躲过一劫,这为其争取到了宝贵的市场真空。


时任三星会长的李健熙与接班人李在镕,危机中奔赴越南。不久后,一座耗资6.7亿美元的手机制造厂在这里拔地而起。


大危机中两位掌门人亲临,三星对越南的图谋绝不是开一家工厂。这里港口众多,交通便捷,劳动力、土地生产要素成本低,是资本的绝佳去处。


随后十多年,三星对越累计投资180亿美元,建立了200多家本土供应商,雇佣了11万名本土员工。


2019年惠州生产基地关闭,三星的中国制造彻底结束,越南正式加冕为三星的“世界工厂”。


目前,越南已是三星全球最大的生产基地,2021年越南三星公司出口额超过655亿美元,同比增长16%。


手机之外,越南电脑电子产业也走了一条相似的路。


2007年越南加入WTO,郭台铭亲自参观了从深圳龙华工厂到河内的跨国运输路线,一口气在越南北宁买下了400多公顷的土地。


数年后,鸿海精密在这里建起了三家工厂,雇佣了4万名员工。彼时鸿海在大陆有百万员工,这里连零头都算不上。


2018年贸易战升级,鸿海加速向越南转移。一方面,将美国网通产品的制造中心,从广西南宁迁到了越南北宁。另一方面,将部分iPad和MacBook生产线从中国转移至越南。此后鸿海对越增资2.7亿美元,开始扩大对液晶显示屏的生产。


3月14日,鸿海旗下富士康暂停深圳工厂生产,富士康表示“不考虑撤离中国大陆”。但市场并不相信,并对鸿海的潜在下家做出预判:越南与印度。


不止鸿海,越来越多的中国台湾以及大陆供应商也在投资越南。


中国台湾仁宝(越南)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公司投资5亿美元在永福省设立了笔记本工厂,主要为戴尔、谷歌、亚马逊品牌代工。目前工厂运行稳定,预计二季度末将吸引1.5万名员工。


大陆苹果供应商立信精密、歌尔声学、蓝思科技、德赛电池等制造商,也在加大北越的生产规模。


外资企业疯狂涌入,让越南成了手机电子产品的制造王国。除此之外,来自全世界的纺织鞋帽订单,也在疯狂涌入越南。


胡志明市服装、纺织品、刺绣和针织协会主席此前表示,很多纺织服装企业获得了大量订单,可以生产到今年年中甚至9月,甚至在越一些工厂订单已经排满整年。


全球订单拉动了越南加工制造业的兴盛。


一季度加工制造业成为越南经济增长的绝对引擎,同比增速达7.79%,其对整个经济体的附加值贡献了2.05个百分点,高于所有其他品类之和。


全球订单持续流入,驱动越南产业链走向完善;外资涌入加工制造业,让越南“世界工厂”成色变足。


一个由订单与外资合力驱动的加工贸易链,在越南形成了。


2018年贸易战以来,出于政治安全及经济利益考虑,西方国家试图重构全球供应链,越南便是他们眼中理想的供应链中心。行业预测,越南2022年进出口贸易额将突破8000亿美元大关。


越南的区位优势,除了相对低廉的劳动力成本与土地生产要素成本,还有其近年来着力较多的关税制度。


自2007年加入世贸组织以来,越南与多国签署了自贸协定,是全球签署自贸协定最多的国家之一。近几年,这些自贸协定陆续生效,主要包括《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越南与欧盟自由贸易协定》(EVFTA)、《越南与英国自由贸易协定》(UKVFTA),《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等。


越南是一个以外向型经济为主导的国家,这些自贸协定给越南外贸经济注入了强劲的发展动力。


02订单流失约5%~10%!外资涌入东南亚

不仅越南,随着东南亚国家的生产恢复正常,越来越多的订单也重新开启了“东南飞”。


“客户订单中的部分产品,比如,按摩用的床单床罩等就迅速改从巴基斯坦、越南等地订货了。”上海新帑实业有限公司负责人杜传奎说。


同时,由于东南亚本身也有成本优势,一旦采购顺利、质量过关,这些流失的订单就再也不会回来了。近期因疫情流失到东南亚的订单约占5%~10%,这样的趋势还将继续。


标普评估,4月,越南制造业的采购经理人指数(PMI)达到51.7点,与上月持平,显示其生产经营状况已经连续七个月得到改善。


大势所趋,越南统计总局公布的数据显示,4月份新注册企业15001家,再次刷新一年前的记录,比上月增加近700家。其中湄公河三角洲、红河三角洲、中北部和中部沿海地区的新成立企业领跑全国。


除了越南外,印度尼西亚也备受大厂青睐。现代汽车以电动汽车为先导,正式开始进军东南亚市场,打算在日系车占主流的东南亚颠覆市场版图。


据悉,现代汽车就在印度尼西亚售出1587辆电动汽车IONIQ 5。此次预售的IONIQ 5是由现代汽车印度尼西亚布卡西德尔塔马斯工业园区生产。在日系车占市场七成以上的东南亚市场,此次IONIQ 5热销被认为是“冷门事件”。


除此之外,印度尼西亚有十分丰富的电动汽车用锂电池的主要原料镍、钴等矿产资源。现代汽车集团去年与LG能源开设了电池合作工厂,有利于在成本方面确保竞争力。


03“越南制造”的崛起,对中国影响几何?

近几年越南高速增长的出口数据,离不开中国和美国。美国是越南最大的买家,根据越南海关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越南至美国的出口额为963亿美元,占越南出口总额约29%,同比增长24.9%。2021年,美国承包了46.2%越南出口的纺织品和服装,以及42.1%越南出口的机械设备(主要是计算机和手机等消费电子成品)。


中国则是越南最大进口来源国。2021年越南从中国(不含中国香港、中国澳门、中国台湾)的进口额为1099亿美元,占越南进口总额约33%,同比增长30.4%。巧合的是,2021年越南进口的纺织品原材料和消费电子原材料,分别有55.8%、42.1%来自中国。


透过数据可以发现,无论是在贸易金额、贸易结构还是贸易增速方面,越南向中国进口和向美国出口的数据都出现高度同频的情况。越南的原材料较大比例依赖自中国进口,经过加工或组装后再出口至美国。这种情况在纺织服装和消费电子品类尤为明显。


更为尴尬的情况是,越南的外贸订单除了原材料被“卡脖子”之外,在加工或者组装环节也没能做到“自主可控”。


根据越南统计局的数据显示,从2015年至今越南外资企业的出口额占越南整体出口额的比例始终不低于70%,2022年一季度又进一步上升至73.8%。


并且,外资企业对越南出口的贡献情况远高于越南的本土企业。以木制品出口为例,该行业外资企业的数量占比约为15%,但是却占据整体木制品出口额的48%。


越南外贸的现状可以形容为:外国人用外资在越南搞外贸,只有土地厂房和车间工人留在越南。2019年-2021年,越南的外商直接投资(FDI)中,中国分别占比36.2%、22.8%、20.8%。2021年,越南的外商直接投资金额中,有58.2%流向制造业。


换句话说,有些中国制造业的订单并没有被越南抢走,而是主动转移。事实上,近几年有不少中国的制造业企业在越南布局产能。


商务部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所副所长白明表示:

实际上疫情之前,中国就有一些产业转向越南,主要是劳动密集型、产业链比较短的企业居多。其中既有外资企业,也有国内企业。不过,目前来说还是订单的转移。因为产业转移一般比较慎重,它的沉没成本比较大。


中国肯定是丢了一些生意,但我们同时也通过产业转移,利用当地的劳动力资源重新获得竞争力。有些订单虽然是越南做的,但是钱还是被中国老板赚了。但是最赚钱的往往既不是中国也不是越南,而是产业链运营者,比如三星、苹果公司。上游、下游均在产业链运营者手下。中国、越南甚至日本都是产业链运营者布局里的一个棋子。


谁都想在产业链中做高附加值、高技术的,越南也想做,但他还没到这个阶段。我们正往这阶段努力,但这个过程注定不容易,因为主导权现在还是攥在欧美国家手中。
以纺织品来说,订单转移出去的同时也会带动面料的出口。越南做服装的很多面料是需要从中国进口的。有一些企业,比如三星转到越南去了,但是手机是很长的产业链,涉及到的零部件很多,不可能全都在越南完成。
另外,即便它想转出去恐怕也不行,因为在越南没有规模经济。所以虽然一些产业转出去了,但是绝大多数产业链的长度还留在中国。

但是时间长了,是不是他自己也想生产面料?也不排除这样的产业转出去。不过,越南这样的国家相对比较小,不像中国能够容纳这么多的配套产业。


在2018年出版的《枢纽》中,外交学院世界政治研究中心主任施展把这种制造业的非线性高速增长归结于,三个条件在同一时间的耦合:“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西方世界进入创新经济的时代,带来了制造业流程的大规模外包,在全球范围内寻找能够承接外包的对象;中国的土地财政让中国以一种令人意外的方式获得了最为强大的承接外包能力。”并且,这些条件的耦合完全不具备可重复性。


越南制造业的情况,施展形容为“两头在外”的“半体外循环”。其在2020年出版的著作《溢出》中指出,制造业向越南“转移”的情况,本质上是中国供应链产能的“溢出”。


《溢出》中写道,“在越南和珠三角的调研告诉我们,从中国向越南转移的,并不是某些行业中的整个产业,而是该产业生产流程中的某些特定环节,主要是对供应链需求较低、人工成本占比较高的环节 ,通常是最终的组装环节。其他环节很难转移出去,仍然留在中国的供应链网络中。”


从数据上看,这种溢出并没有给越南的制造业带来额外的沉淀,反而让越南的经济结构过分依赖外贸。2021年越南进出口总额达到GDP的1.85倍,而净出口的占比却只有1.13%。反观2021年中国进出口总额占GDP的比重仅为34.19%,净出口占GDP的比重为3.82%。


换句话说,越南目前承担的依然是出卖廉价劳动力的角色,进口原材料和零部件组装后再运出,实际上是中国产业链的自然延伸,而不是创新颠覆。越南想取代中国成为真正的“世界工厂”还有很远的路要走。


尽管如此,越南也在不断努力:不满足于加工制造,越南瞄向了互联网数字经济新战场。


据谷歌、淡马锡和贝恩咨询联合发布的《2021年度东南亚电商报告》,2025年越南互联网经济规模将达570亿美元,届时将成为东南亚第一。


在胡志明市“数字化转型计划”中,2025年数字经济要占该市GDP的25%,2030年升至40%。
过去30年,越南依靠外资承接了国际产业转移,确立了如今外向型经济模式。越南要在数字产业驱动的内需上下文章。


纵观越南每一阶段革新之路,它是激进的,也是热切的,甚至具备一定赌博色彩。但有一点可以确认,那就是它对发展变革的决心,异常坚定。


--END--


➽来源:华商韬略,36氪,焦点视界,界面新闻,金蜘蛛紧固件网综合整理



微信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