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第33届中国(温州)国际工业博览会官网! 2026年3月20-22日 温州国际会展中心 距离展会开幕还有:185天

首页 / 媒体 /

行业新闻

龙湾“数据得地”精准滴灌制造业 上半年供地超1608亩

温州鹏象管件有限公司的车间里,不锈钢管件堆叠如山,几乎挤占了每一寸空间。负责人看着眼前景象,既喜又忧。喜的是,在房地产行业下行的背景下,公司靠深耕“老旧小区改造”细分市场,销售额逆势猛增,今年预计突破5.5亿元;忧的是,企业创办15年来,先后经过6次搬迁,落脚在现今占地12亩的厂区,但这里的空间又容不下订单产能的需要了。

“像我们这样没背景、没土地,但踏踏实实成长的企业,太渴望一个稳定的‘家’了。”公司负责人的话,道出了龙湾众多民营制造企业的心声。

20250915_174128_000.jpg

龙湾区经信局 供图

破题:荒地如何精准匹配“奔跑者”?

龙湾作为温州工业主阵地之一,规上企业超1300家,却一度仅44%企业拥有自有工业用地。一边是嗷嗷待哺的成长型企业,一边是稀缺的土地资源与传统的供地矛盾:要么依赖“一事一议”,效率低、覆盖面窄;要么走市场化竞拍,价高者得却让企业背负沉重成本。

2023年,龙湾区紧跟全市步伐,以“数据得地”破局。从1.0版聚焦高成长、优质无地企业,到2.0版覆盖增值扩产需求,再到今年试点推行的3.0版——以“365机制”为准绳,数据真正成为土地配置的“硬通货”。

“365机制”,凝练着温州的解题智慧:3项基本准入(规上企业、亩均评价B类以上、非高耗能高排放),守住发展底线;6项预期指标(如固投500万元、亩均税收40万元、研发投入强度超4%),引导企业“量力奔跑”;5维精准评审(企业成长、经济效益、技术创新、质量建设、转型升级等),在有限土地上“优中选优”。“这些审核企业无感,我们牵头各部门‘算分排队’。”温州湾新区经济发展局(龙湾区经信局)党组副书记、新区经济发展服务中心主任谢坚表示,“让数据说话,好项目不会被埋没。”

20250915_174128_001.jpg

龙湾二期地块建设项目国企产业园效果图

落地:数据引路,荒地变热土

机制的生命力在于精准适配。龙湾建起140余家的动态“优质项目库”,土地出让前优先匹配库内企业需求。同时,龙湾独有的围垦空间优势转化为“地等项目”的前瞻布局——联合资规部门提前成片规划报批,将“荒地”提前整备成“熟地”。

在瓯飞集团的高标准产业园内,好博药业崭新的无尘车间已投入运行。作为具有发展潜力的药企,其虽未达直接拿地门槛,却通过国企定制化厂房解决了燃眉之急。这正是“数据得地”的灵活延伸——“供空间”模式今年已为13家潜力企业开辟新赛道。

更让企业惊喜的是效率。龙兴开泰新材料项目“拿地即开工”,一日内连获三证,审批时间从两个月压缩至一天。数据跑腿、部门协同,让土地供应与项目建设无缝衔接。

20250915_174128_002.jpg

龙湾区经信局 供图

生长:沃土之上,拔节声铿锵

当数据穿透了资源错配的迷雾,企业家的信心与雄心便蓬勃生长。

鹏象管件终于盼来了41亩的新厂区,年底投产后,公司负责人计划将产业链延伸至家装领域:“有信心达到亩均要求,还要争取二期!”

深耕冷镦机制造的博宇机械同样获得40亩土地,海外销售经理陈锁恋充满期待:“汽车零部件行业势头好,新厂投用后产能将再上台阶。”

龙湾通过“数据得地”,2025年上半年供地超1608亩,完成率91.1%,领跑全市。阀门、汽配、专用设备等传统优势产业在空间保障下加速升级,一条条产业链在精准滴灌中愈发强韧。

记者手记

政策必须“跑”在企业需求前面

“数据得地”机制在温州能良好运转,关键在于它拒绝“一劳永逸”。龙湾的成绩折射出一个现实:好政策不是“成品”,而是需要持续升级的“操作系统”。

迭代不是选择题,而是必答题。从1.0版到3.0版的演进,本质是对企业痛点的实时响应:当发现高成长企业拿地难,立刻扩充“优质项目库”;当中小企业被竞拍门槛卡住,创新“供空间”模式;当审批拖慢投产速度,就打通部门壁垒实现“拿地即开工”。这种“发现问题-优化机制”的闭环,才是政策落地的核心。

数据是迭代的“导航仪”。“365机制”将企业实力量化为可比较的分数,看似冷硬,实则公平。但更关键的是,这些指标并非一成不变——亩均税收、研发投入等标准,会随产业升级而动态调整。

传统政策常陷入“政府定规则、企业被动跟”的套路,而龙湾把企业纳入“共建者”角色:企业用发展数据投票,政策用灵活供给回应。

“数据得地”机制三年迭代证明:政策生命力不在于起点多完美,而在于能否跟上企业奔跑的速度。

微信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