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上工业增加值连续28个月跑赢全国平均水平 链长牵线 企业抱团
9月10日,国科温州研究院生物力医学与力材料学转化团队与合作者在“人类胃器官早期发育机制与体外重构”这一世界前沿难题取得重大突破,研究成果发表在世界顶刊《Nature》。
团队构建的新型胃类器官模型(类胃囊)重演人胃类器官早期发育的区域图式形成,为破解胃发育的WNT信号梯度悖论提供了一个统一的新理论,也为在体外重构一个包含所有细胞类型、具备完整生理功能、可用于移植的“人造胃”提供了全新原理和方法。
生命健康产业的突破性进展,藏着温州破解工业经济“大而不强、散而不聚”的密钥——“链长制”。作为温州增创产业竞争新优势的核心抓手,它正以强大的“催化力”,推动温州工业经济实现从“单点突破”到“集群跃迁”的“聚变”,从“传统驱动”到“创新引领”的“裂变”。
推行“链长制”,是温州基于深厚产业积淀的战略抉择。这里工业门类齐全、体系完整,电气、鞋服、泵阀等传统产业根基深厚,数字经济、新能源、生命健康等新兴产业更是潜力巨大,形成“传统产业筑基、新兴产业突破”的产业格局。
“单个企业再优秀,也如散落的珍珠,唯有以产业链为线串珠成链,才能释放出耀眼的集群光芒。”市经信局有关负责人的比喻,点出了温州工业曾经的“痛点”。
2022年,温州在全省率先迈出创新步伐,推出链长制“十个一”工作机制:一名链长统筹全局、一个链办协调推进、一张图谱明晰方向、一批链主引领发展……这一涵盖十大维度的工作体系,将产业链发展的目标,拆解为一个个可量化、可执行的具体任务,为产业链发展按下“加速键”。
在“链长制”框架下,“链长”作为产业链发展的“领航者”,聚焦产业链关键环节与薄弱之处,深度介入上下游企业沟通协同环节,在要素保障上“雪中送炭”、在市场需求上“牵线搭桥”、在政策帮扶上“精准滴灌”,全力推进“延链、补链、强链”工作,让产业链条不断拧紧、韧性持续增强。
新能源产业的蓬勃发展,便是“链长制”赋能产业发展的典型范例。市领导亲自挂帅担任产业链链长,带队攻坚,先后将金风、运达、远景等风电巨头,以及中天科技海缆等核心零部件企业引入温州,并积极推动这些外来“强援”与正泰、青山等本土龙头企业开展深度合作,实现链群供应配套,形成了“龙头引领、配套跟进”的良好发展格局。
链主企业的“磁场效应”持续释放。今年以来,金风科技就吸引了泵阀、电气设备等领域多家配套企业落户温州、加入其供应链体系。在风电全产业链不断强链补链、增资扩产的带动下,今年1-7月,温州全市新能源产业实现规上工业产值1193.9亿元,签约亿元以上新能源产业项目33个、总投资达319.95亿元,完成重大能源项目投资167亿元。
如今,“链长制”的成效已清晰镌刻在温州工业经济的“成绩单”上:温州规上工业增加值已连续28个月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今年1-7月,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23.8%、工业技改投资同比增长18.4%,分别位居全省第二、第三位。这组在日前召开的温州市产业链链长制工作汇报会暨县(市、区)经济工作调度会上公布的数据背后,是温州工业从“扩量”到“提质”的深层转变。
当前,既是夺取“全年红”的“攻坚期”,也是推动产业能级跃升的“窗口期”。支持链主企业联合高校院所、上下游企业组建创新联合体;力争每年至少引进100个关键配套项目,填补产业空白、完善产业链;打造一批重点示范产业园区,发挥园区的集聚辐射效应;鼓励链主企业沿上下游开展“纵向拉伸、横向拉宽”型并购重组;纵深推进“数据得贷”“问企识才”等改革……对于下一步发展,温州已擘画好清晰的“施工图”,将以“强链补链延链固链”为主线,加快构建具有温州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为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再添新动能。
记者手记:以“链长制”破局 筑牢产业高质量根基
当下,全球产业重构加剧,单纯依靠企业自发转型已难适应竞争。“链长制”的核心价值,在于以政府精准引导打破企业“单打独斗”的壁垒,既通过“补链强链”补上关键技术、核心配套的短板,又借助“集群协同”激活创新要素的聚合效应。
正如温州新能源产业从引入龙头到形成生态的跃迁。持续深化“链长制”,不仅是为工业经济注入长期动能,更是为构建自主可控、韧性强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铺路,这正是其在当下产业变革中不可替代的深层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