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第32届中国(温州)国际工业博览会官网! 2025年3月7-9日 温州国际会展中心 展会已结束

首页 / 媒体 /

行业新闻

走进“工业母机”:数控机床产业全解析

数控机床,作为现代制造业的心脏,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推动中国工业的现代化转型。它们不仅仅是机器,更是将复杂的设计图纸转化为现实世界中的精密部件的通道。本文将系统剖析数控机床产业发展的现状以及未来的趋势,带大家走进这个基础且硬核的产业。

微信图片_20241030104256.jpg

一、数控机床介绍

1、数控机床的定义

数控机床是先进制造技术的核心设备,俗称“工业母机”,广泛应用于汽车、航空航天、工程机械及电子信息技术等领域。它基于传统机床,通过集成数字控制系统,实现高精度、高效率的金属毛坯等原材料加工,将原材料制成具有特定形状、尺寸和表面粗糙度的机器零件,能够有效优化作业流程降低生产成本。

2、数控机床的组成

机床主体:机床主体是数控机床的骨架,包括床身、立柱、横梁、滑台等关键机械部件,它们是机床的重要机械附件部分,也是最容易通过肉眼直观看到的部分,为机床提供了必要的支撑和稳定性。

传动系统:传动系统是数控机床的脉络,负责传递动力和精确控制机床的运动。传动系统的核心部件包括刀具、传动机械和辅助动力系统。刀具部分涵盖了保护装置、刀库和换刀装置,而传动机械则由滚珠丝杆、直线导轨和蜗杆副等组成,辅助动力系统则包括液压系统和启动系统,为机床提供必要的动力来源。
数控系统:数控系统是数控机床的大脑,它决定了机床的智能化水平和加工能力。数控系统通常包括驱动装置和控制及检测装置。驱动装置负责提供动力,包括高速主轴、力矩电机、直线电机等,而控制及检测装置则包括CNC系统、可编程序控制器、进给伺服控制模块等,它们共同确保了机床的精确运作和复杂任务的完成。

微信图片_20241030104511.png

3、数控机床的分类

根据材料定型方式:数控机床主要分为金属成形机床和金属切削机床。金属成形机床,亦称锻压机床,通过锻造、冲压、弯曲、拉伸等方式加工金属,将金属原材料加工成所需的形状。金属切削机床利用切割、磨削或其他特殊处理方式加工金属,包括车床、加工中心(铣床)、磨床、钻床、镗床、刨床、冲床等。

根据精密程度:数控机床主要分为高中低三档。高档指的是4轴以上的加工中心、带动力刀架的数控车床及精密级其他机床;中档指的是3轴加工中心等,精度未达精密级;低端指的是依赖人工操作、采用低精度、低可靠性数控系统,仅适用于简单加工的机床。

二、数控机床产业现状

1、产业政策

国家政策大力扶持数控机床这一高端产品。《中国制造2025》规划提出,到2025年高端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国内市场占有率将超过80%,为数控机床行业的发展指明了目标和路径。

微信图片_20241030104645.png

2、产业特征

机床行业具有明显周期性,大周期为更新周期(约10年),小周期为库存周期。历史上,全球机床消费在1983年、1993年、2003年和2013年触底。2020年,全球机床消费668.17亿美元,中国消费213.16亿美元,均为近10年最低。自2021年起,全球市场复苏,消费分别增长31.46%(全球)和19.73%(中国)。中国机床消费占比在2019年降至27.16%后,近三年稳步回升至2022年的34%,彰显市场潜力和韧性。

微信图片_20241030104724.png

3、市场规模

自2011年起,中国稳居全球机床生产和消费首位。2023年数据显示,全球机床行业总产值和总消费额分别为819亿欧元、767亿欧元,其中,中国机床产值253亿欧元、消费额237亿欧元,均占全球市场的31%。

微信图片_20241030104755.png

4、竞争格局

我国数控机床行业竞争格局较为分散,市场集中度低。2022年,国内市场CR10仅为12.60%,竞争激烈,头部企业缺乏强垄断力。然而,机床行业集中度正逐渐上升。

微信图片_20241030104832.png

目前,企业多集中于中低端市场,高端机床仍依赖进口。我国高端数控机床产业正追赶,市场第一阵营以外资企业为主,第二阵营含国企及民企如海天精工、创世纪、科德数控等,第三阵营为众多小型民企。我国机床企业竞争力逐步提升,国产替代潜力巨大。

微信图片_20241030104855.png

5、产业链分析

整个机床产业链上中下游清晰。上游为基础材料和零部件供应商,为机床制造商提供结构件(如铸铁、钢件)、数控系统、传动部件(导轨、丝杠、主轴)及刀库等,主要企业有发那科、西门子、海德汉、三菱等。中游为机床制造商,负责生产并向终端用户提供各类机床及集成产品。下游为终端用户,涵盖模具制造、交通运输、航空航天、工程机械、军工等领域的企业。

微信图片_20241030104927.png

上游关键部件进口依赖度高,其中数控系统与传动系统主要依赖进口,而核心功能部件如转台、刀库、刀塔则部分依赖进口,部分采用国产品牌,主要供应商包括台湾宝嘉成、旭阳、常州德速、北钜等。非核心部件如结构件、铸件及钣焊件则多以国产品牌为主,如光洋科技、云科晟数控等。总体来看,机床上游的核心部件主要来自日本、德国,非核心部件正逐步国产化。《中国制造2025》目标至2025年,标准型数控系统、智能型数控系统、主轴、丝杠、导轨的国产化率需分别达到80%、30%、80%、80%、80%,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微信图片_20241030105003.png

中游由制造商主导,负责整合上游零部件,生产高精度、高效率的各类机床。同时,还需紧跟市场需求与技术趋势,不断优化产品结构并探索智能化,以保持竞争优势。主要制造商有创世纪、海天精工、秦川机床、浙海德曼、日发精机、沈阳机床、亚威股份及科德数控等。
下游应用广泛,汽车行业占比最大。据华经产业研究院数据,我国数控机床在各领域应用占比为:汽车行业40%,航天航空17%,模具行业13%,工程机械10%,其他行业合计20%。

微信图片_20241030105025.png

三、市场分析

1、盈利能力

高端机床企业盈利能力较强。2023年上半年,科德数控、宇环数控、宁波精达表现突出,毛利率分别为45.44%、51.08%、44.45%,净利率分别为23.64%、19.28%、26.21%。科德数控主打五轴联动机床,服务航空领域。宇环数控专注于数控磨床和抛光机,主要应用于消费电子。宁波精达则擅长精密压力机,广泛应用于汽车,特别是新能源汽车领域。

2、销售模式

机床公司多采用直销模式。根据各公司公告数据,创世纪、沈阳机床、豪迈科技、科德数控、宇环数控、浙海德曼、拓斯达、宁波精达、亚威股份均以直销为主。日发精机、华辰装备更是完全依赖直销。相比之下,采用经销模式的公司较少,如海天精工、纽威数控。机床销售多为项目制,直销模式在此类销售中更具优势。直销凭借强大的售前技术能力,通过提供定制化的加工解决方案及交钥匙工程,增强客户黏性,提高成交率。同时,直销让企业能直接获取市场前沿信息,精准把握用户需求及行业趋势,进而推动产品技术迭代升级。

3、头部企业

科德数控

微信图片_20241030105214.png

科德数控是国内高端五轴联动数控机床领军者,深耕行业逾二十年,自主研发并掌握核心技术。公司全产业链布局高端五轴机床、数控系统及关键零部件,产品覆盖立式、卧式、龙门加工中心及工具磨削中心,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军工、汽车等领域。
科德数控主营高端数控机床、高档数控系统、关键部件及自动化产线,其中高端机床为主要收入来源,2023年营收占比高达94%,毛利率稳定在43%左右,峰值达46.30%,显示出强议价能力。关键零部件与数控系统自供为主,2023年毛利率分别达48.77%和49.33%。
公司持续技术创新,建立完整技术链、产业链与人才链,高档机床性能达国际先进水平,满足高端制造精密加工需求。同时,科德数控积极响应国家战略,推动国产数控机床自主可控,加速国产替代进程。

海天精工

微信图片_20241030105305.png

海天精工作为国内高端数控机床头部企业,深耕行业二十年,专注研发、生产与销售,产品涵盖数控龙门、卧式、立式加工中心及数控车床,广泛应用于模具、汽车配件、航空航天等行业。
凭借数控龙门加工中心技术突破,海天精工完善产品结构,丰富产品线,依托海天集团资源与技术背景,实现快速发展,成为国内重要数控机床制造商。
近年来,公司加大研发投入,2022年达1.18亿元,2023年前三季度已投入0.99亿元,销售规模持续扩大,产品矩阵不断丰富。
海天精工海外市场表现强劲,2016至2022年海外收入年均复合增长率48.45%,2022年海外业务毛利率35.95%,高于国内26.26%,国际竞争力不断提升,海外业务成为重要增长点。

微信图片_20241030105349.png

创世纪

微信图片_20241030105411.jpg

创世纪作为国内数控机床头部企业,2003年成立,2015年战略性收购深圳创世纪,进军高端数控机床领域。凭借3C业务快速发展,公司迅速崛起为国产机床龙头。自2018年起,公司剥离亏损的消费电子业务,优化资产结构。2021年,创始人控股后进行全面改革,成立高端机床品牌,挑战高端市场。
目前,创世纪核心业务聚焦于高端智能装备,以3C和通用业务为双引擎。随着消费电子业务剥离,收入来源重新分类,至2022年,高端智能装备收入占比高达99.37%。

四、产业发展方向

1、五轴数控机床的崛起与国产替代

近年来,受全球疫情及国际关系紧张的影响,中国高端数控机床进口量显著下降,国产替代趋势明显加速。五轴联动数控机床作为高端制造的核心设备,其市场规模在2023年已达到约112亿元,2019-2023年间年均复合增长率高达15.52%。

微信图片_20241030105524.png

尽管外资品牌如DMG MORI、GROB等仍占据市场主导,但内资品牌如北京精雕、科德数控的市场占有率正持续上升。同时,受益于航天军工、船舶等行业的发展,埃弗米、拓璞等厂商也展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未来,随着国家对“卡脖子”领域的持续投入,五轴机床的需求量预计将大幅增加。

微信图片_20241030105543.png

五轴联动数控机床融合了计算机控制、高效能伺服驱动和精细加工技术,是评估国家自动化制造设备技术水平的关键。其对于加工航空发动机、船舶螺旋桨等关键工业组件至关重要。面对发达国家的出口控制和技术转让限制,中国机床制造业正迎来新的市场机遇,有望通过推动高端装备国产化实现进一步突破。

2、机床出口的快速增长与海外市场拓展

近年来,中国机床出口增速显著超过机床出口大国德国和日本。2018-2022年间,中国机床出口CAGR达到15.28%,但出口额在生产额中的占比仍有较大提升空间。相比之下,2023年德国和日本机床出口额分别占其机床生产额的74.4%和69.4%,而中国虽然在这一年有显著进步,出口额占总生产额比例仍仅为28.6%。这表明中国机床出口仍有巨大的增长空间。

微信图片_20241030105625.png

主要机床企业如亚威股份、纽威数控、海天精工等海外业务占比整体呈上升趋势,2022年海外收入占比均超过10%。随着中国机床向高端化、智能化转型,其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将逐步提升,未来海外业务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3、AI与数控机床的融合与智能化发展

随着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和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与制造技术的不断融合发展,数控系统智能化技术快速发展。西门子、发那科、海德汉等海外企业已推出智能数控系统,而国内企业如华中数控也推出了具有智能化功能的华中9型智能数控系统。该系统配置AI芯片,可实现毫秒级实时预测与推理,支持工艺优化和生产管理等智能化功能。

微信图片_20241030105707.png

科德数控等国内厂商也推出了安装先进数控系统的五轴立式车铣复合加工中心等机床产品,支持数字孪生、螺距误差补偿等功能,具备友好的人机交互界面和强大的二次开发接口。AI+数控机床的发展有助于机床产业智能化升级,为中国企业实现高精度、高性能机床技术突破提供了弯道超车的机会。

结语

随着全球制造业的不断演进和升级,国产数控机床行业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在国产替代的浪潮中,我们看到中国制造不断突破技术壁垒,提升产品质量,逐步从依赖进口走向了自主研发。在加速出海的征程里,中国数控机床企业以更开放的姿态,积极融入全球市场,展示中国制造的实力。我们有理由相信,国产数控机床将在国际舞台上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不仅为国内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提供坚实支撑,也将为全球制造业的发展贡献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


微信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