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连冠!世界技能大赛数控铣金牌是怎么炼成的?
近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副部长俞家栋指出:目前,全国技能劳动者超过2亿人,其中高技能人才超过6000万人。自2010年我国加入世界技能组织,2011年首次参加世界技能大赛,目前已连续六次参赛,参赛成绩一届比一届好,2017、2019和2022年连续三届荣登金牌榜世界第一,已累计取得57金32银24铜。
世界技能大赛是最高层级的世界性职业技能赛事,每两年举办一次,被誉为“世界技能奥林匹克”。比赛项目共分为6个大类,共计46个竞赛项目。其中属于制造与工程技术的数控铣项目,我国选手已经蝉联4届金牌。今天小编想和大家聊一聊金牌背后的故事。
周楚杰,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特别赛数控铣项目金牌
世界技能大赛比赛项目最大的特点是贴合生产,贴合实际,竞赛题目来源于真实的企业任务。比如批量加工、装配加工和单件加工,最后的作业成果可以满足企业的生产需要,同时也反映了工业的一个发展趋势。而任何时候任何企业都把产品质量视作求得生存与发展的生命线。因此,历届技能大赛,对于产品的质量要求居高不下。
数控铣技术入门容易、提高难,它有许多世界公认的技术难点,例如,如何防止零件结构变形、如何避免材料内应力的集中以及如何降低加工温度以及切削参数对零件精度的影响等。“在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数控铣项目冠军杨登辉教练的悉心指导下,我攻克了一个个技术难点。每天早上7点开始训练,一直到晚上12点才休息,几年如一日地训练,未敢放松一丝一毫。以鲁宏勋专家和杨登辉教练为主的专家教练团队,是我技能学习之路上的导师,他们帮助我不断提升数控铣技能水平,没有他们的悉心指导,就不可能有我今天的成绩。他们用亲身经历和精湛技艺给我上了职业生涯最为重要的一课,那就是:把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把简单的事做得更简单就是创新,把简单的事做到极致就是工匠精神!”这是周楚杰接受采访时对自己的能拿下冠军的总结发言。
田镇基 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数控铣项目金牌
“技能型人才跟其他人才不一样,需要十年磨一剑的精神,要遇事沉稳冷静,做事坚韧不拔。”在田镇基看来,技能训练的过程异常艰苦,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完成。他曾这样激励学子们:要选择你所热爱的,爱你所选择的;拒绝内耗和焦虑,专注当下,努力学好技能练就过硬的技能本领,将来做一个对社会、对国家有贡献的高技能人才。
杨登辉 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数控铣项目金牌
杨登辉,26岁,是一名广东省机械技师学院技能竞赛与师资培训科教师。因为是“95后”,杨登辉站在教室里,看上去也像个学生。不过,学生们非常尊敬杨登辉。在他们眼中,杨老师是数控铣技术领域的“天花板”。2017年,杨登辉代表中国参加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年仅20岁的他夺得数控铣项目金牌,并获国家最佳选手奖。
杨登辉表示:“制造业当家关键在于人,除了我们要有很多科研方面的人才在前面冲,我们还得要大量的高技能人才在底下为他做支撑。要加大对技工教育的投入,才能够更好地培育出高质量的、高素质的技能人才,服务于社会。”
张志坤 第43届世界技能大赛数控铣项目冠军
2010年,15岁的张志坤第一次接触数控加工技术,就被数控铣床的科技感所吸引,从此,他在数控铣技艺上不断钻研。
“我就是不服输。一开始,我在加工精度上做得不好,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每天几乎是训练到凌晨一两点,从材料、测量、温度乃至刀具一个个问题去进行排查。”张志坤说。他甚至自己采购了多种刀具进行对比试验,制定出加工刀具的详细使用方案,这个方案至今被世界技能大赛中国集训队所使用。2015年,在巴西圣保罗举办的第43届世界技能大赛上,他如愿以偿获得数控铣项目金牌。
篇幅有限,我们只是简单列举了4位数控铣项目的冠军,管中窥豹,点点滴滴汗水铸就中国技能队伍,千千万万技能人才汇聚成奋进新时代的磅礴力量!